立秋的手抄报内容 篇1
那在每天太阳升起时早忙碌于工作的手;那在经历过日月沧桑布满皱纹的手;那有许许多多伤疤,依然为我们付出一切的手。在我眼里,这双手成了世界上最美丽的手——一双清洁工奶奶的手。
清晨5点,由于种种原因我只能早起,在寒风中徘徊于路边,睡眼惺忪的眼眺望着远方,等待爸爸的到来。等了许久还不见爸爸的身影,无所事事的我在路边踢着小石子。由于天色还早,周围没有声音,显得非常的幽静,只有小路旁的树叶发出“沙沙”的声音。
这时,“哗哗”地声音从不远处传出。我循着声音望去,只见一个白发老人穿着朴素的衣服,手持扫帚,正在认真地扫地。再仔细端详,那银灿灿的头发不时被风吹乱,布满的皱纹使她的脸显得干瘦肃穆,看着路边难扫的垃圾,她弯下腰进行清理。一会儿她便扫到了我的身边。我见脚边的垃圾忽地聚集多了,就想离开原来呆的地方,避到了不远处。谁知她看见掉在地上的一样东西,便弯腰拾起,递到我面前说:“小妹妹,这是你的东西吗?”
我注视着她的手,满是伤疤,隐隐约约看见一道清晰的血迹还停留在手背上,与我的手形成了鲜明的对比。我的心不由得咯噔了一下,心头一软,不由得想起了奶奶那粗糙的大手。我双手接过那东西并向她道谢,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滋味。见她依然在清理这路边难扫的垃圾,我便不由自主地弯腰捡拾起路人留下的垃圾扔到她身边的垃圾车里。她慌了,脸上有了惊异神色,说:“妹妹,不要捡,太脏了,你的手会脏的……”我朝她笑着,依然蹲下身子捡拾垃圾。没多久,我的腰背酸疼起来,汗珠便从我的脸颊流下,鬓角微微浸湿。这时爸爸出来了,一开始看见我在帮清洁工奶奶打扫,惊诧了一下,随之便笑了笑让我和老奶奶告辞,清洁工奶奶笑着和我挥手再见,她的手掌几乎是黑色的,手指关节确实显眼的白色,我也朝她挥了挥手。
我和爸爸走在宁静的小路上,不时传出一阵笑声,因为爸爸在跟我诉说他小时候在田里干活的事,诉说爷爷奶奶在田间劳动的艰辛。此时太阳升起了,茜红般的晨曦晕染了天空,天边一片红色。
这件事虽然过去了蛮久了,但我依然忘不了那一双粗糙的手,这是他们在黎明尽职尽责的工作的见证,努力做好自己份内的事,难道这样的品质不值得我们学习吗?
立秋的手抄报内容 篇2
按照广西的老规矩,春节差不多从农历十二月二十三日就开始了。这天,是传统的小年,是灶神爷升天的日子。人们杀鸡宰鹅祭拜灶神爷,企盼在新的一年里衣食无忧。
腊月二十五左右,人们必须选出一天来把家里打扫得一尘不染。此外,人们还要买菜,割肉和准备年货。
除夕,是春节的第一个高潮,鞭炮声日夜不绝,家家赶做年菜,到处是酒肉的香味,街上飘着一股烟火和酒肉的香味。人们在门口贴上新的对联,屋子里贴满了各色的年画。人们到了晚上还要吃团圆饭,在外边做事的人,必须要赶回来。此外,大人们是要看《春节联欢晚会》的,小孩子们燃放烟花,真是快乐的时光。
正月初一,春节有一个高潮到了。大街上的店铺不但不关门,还有许多小贩在大街两旁摆了摊,人们从四面八方赶来,三个一伙,五个一群,在大街上逛街,下棋,聊天。小孩们牵着大人的手,购买玩具。
正月初二,人们开始互相拜年,互相道贺。这天,是不可以说不吉利的话的.。
元宵上市,春节最后一个高潮到了,这一天,大街上像是在办喜事,张灯结彩。有条件的人家,还会在门口挂上两个大红灯笼。还有猜谜踏歌的活动。大街上也许会有舞龙的节目,大家要燃放完剩下的烟花爆竹。这天,人们是要吃元宵的。
过了元宵,春节差不多也就结束了。天气回,农民开始春耕,学生准备上学,人们有回到忙碌的生活去了。
立秋的手抄报内容 篇3
虽然说我的妈妈是一位普通的农民,没有什么大的本事。但是,她有一双美丽的手,一双非同一般的手。也许你会想:不就时一双普通人的手么,有什么美丽不美丽呢?那你就不懂了,还是听我说来吧!
妈妈与爸爸结婚两年后,有了我这个淘气的小女孩。妈妈为了抚养我,日夜操劳。因为那时,爸爸长期在外打工,所以,家里的大事小事都是妈妈张罗。妈妈除了要哄我睡觉,吃奶,还要砍柴,做饭,下地干活……把我带大全靠妈妈的那双能干的手。
如今,妈妈还像先前那样,每天辛辛苦苦劳动。有一天,天下雨了。妈妈在床上休息,我便爬上床,和妈妈睡在一块儿,跟妈妈撒娇。无意中,我触到一个很粗糙的东西,看时,原来时妈妈的手。我大叫了一声说:“妈!妈!你的手?你的手怎么有这么多小口子!”再看看手掌,硬皮一层一层的脱,就好像快要出血了。我看在眼里,痛在心里,有一种想哭的感觉。而妈妈却微笑着说:“没事,没事的。”“怎么可能没事呢?”我说:“妈,是不是很疼。”她说:“乖女儿,妈不痛,妈都习惯了。”
十指连心,怎么能不痛?唉!可怜我那不知疲倦的妈妈,为了我,不惜付出一切代价。为我缝衣,为我做饭。为了我,顶着风寒为我扫雪,送我念书,顶着火红的太阳,在地里干活……我决不可以辜负了她!
我知道,妈妈时因为爱我,才忽略了一切的,更忽略了她的那双手。所以我说,妈妈有一双能干的手!坚强的手!勤劳的手!……
一双美丽的——手!
立秋的手抄报内容 篇4
每个国家都有自有自己独特的风俗习惯,而很多风俗习惯又是由节日而来,就比如说我们中国,风俗节日有刚刚过去的端午节,春节,元宵,中秋节等。所以,我们就有了端午节吃粽子,春节走亲访友,团聚一堂,元宵节赏灯,中秋节赏月等种种的民间习俗。
对于国家来说,有特定的节日和风俗,对于民族来说,又有独特的`习惯。现在我就来给大家介绍一下,在我们云南,有些什么样的民风民俗吧。
首先,最有名的泼水节。泼水节是傣族的节日,也是这个民族最隆重的节日。泼水节那天,人们会穿上节日专用的盛装来参加这个节日。这个节日一般需要先去佛塔浴佛,表示对佛祖的敬重。再拿着采集好的花瓣和叶子,把它们放人水里。然后你泼我我泼你,这,象征着幸福和对美好人生的向往,撒在半空中的花瓣,更是代表着美丽的青春。(dJZ525.cOM 励志的句子)
其次,火把节。这种节日的步骤分为:火把用山上砍下来的松树制作而成。中午的时候,大家会带上小火把、纸钱、供品,到祖坟前扫墓。通常火把节那天,人们会在太阳落山之前吃完饭,然后骑上一匹马,去溜达几圈。到了晚上,人们会开始点小火把,然后用小火把来点燃大火把。场面最壮观的,是最后的耍火把,大家拿着火把在一起唱歌跳舞。
我所说的这两种少数民族风俗,差不多都人尽皆知,但一般少数民族更加重视这两种节日,像我们云南,并不是所有人都都有机会过泼水节,只有少数民族热衷。即便如此,我还是要感叹祖国民族风俗的多种多样,少数民族的多姿多彩。
立秋的手抄报内容 篇5
爆竹声中一岁除,春风送暖人屠苏。
千门万户曈曈日。总把新桃换旧符。
描绘了我国人民欢度春节盛大的喜庆情景。爆竹声响是辞旧迎新的标志、喜庆心情的流露。经商人家。放爆竹还有另一番意义:他们在除夕之夜大放炮仗是为了新的一年大发大利。不过,据旧习认为,敬财神要争先,放爆竹要殿后。传说,要想发大财者,炮仗要响到最后才算心诚。
我的故乡浙江和全国许多地方一样,过年时都有一样的风俗。如:
守岁
我国民间在除夕有守岁的习惯,俗名“熬年”。守岁从吃年夜饭开始,这顿年夜饭要慢慢地吃,从掌灯时分入席,有的人家一直要吃到深夜。根据宗懔《荆楚岁时记》的记载,至少在南北朝时已有吃年夜饭的习俗。守岁的习俗,既有对如水逝去的岁月含惜别留恋之情,又有对来临的新年寄以美好希望之意。
吃年夜饭
孩子们在玩耍放爆竹的时候,也正是主妇们在厨房里最忙碌的时刻,年菜都在前几天做好了,而年夜饭总要在年三十当天掌厨做出来。在北方,大年初一的`饺子也要在三十晚上包出来。这时家家的砧板都在噔噔噔地忙着剁肉、切菜。此时,家家户户传出的砧板声,大街小巷传出的爆竹声,小店铺子传出的“劈劈啪啪”的算盘声和抑扬顿挫的报帐声,再夹杂着处处的说笑声,此起彼伏,洋洋盈耳,交织成除夕欢快的乐章。
除了这些以外,我的家乡还有一些不同的民俗。我就举其中一个来说吧。
照田蚕
也叫“烧田蚕”、“烧田财”,是流行于江南一带的民间祈年习俗。腊月二十五这一天将绑缚火炬的长竿立在田野中,用火焰来占卜新年,火焰旺则预兆来年丰收。
-
想了解更多【立秋的手抄报内容】网的资讯,请访问:立秋的手抄报内容